12月2日下午,苏州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刘艳丽老师莅临国际创新药学院,为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的专题讲座。
讲座以震撼人心的学术不端案例开场,特别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万能细胞”造假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刘教授通过剖析这些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诚信重要性的思考。刘教授指出,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任何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都将对科学进步和个人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在解读学术不端行为定义时,刘教授深入剖析了伪造、篡改、剽窃等关键术语。在图像处理环节,刘教授以专业视角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指导。她强调,图像处理应遵循科学、真实、准确的原则,避免通过技术手段掩盖或歪曲事实。谈及学术不端的后果,刘教授列举了论文撤稿、基金终止或退回、撤销导师和教授资格、重新申请上岗资格、终止职位等严重后果。对学生而言,延期毕业、开除、取消学位等惩罚将对其学术生涯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并再次反思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讲座尾声,刘教授总结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十条准则。她鼓励大家诚实守信,做好研究工作,了解和遵守学术规范,勇于改变不合理的规则,谨慎对待可疑行为,做优秀的科研公民。这些建议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道路提供了宝贵指导和启示,增强了同学们对科研诚信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和道德观。
